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
2025-11-14 00:00
在新会区民政、残联及慈善会的指导与支持下,由新会区慈善会资助、向日葵社工中心运营的“激发潜能 圆梦启航”助残服务项目,聚焦智力障碍人士的社交需求与能力发展,打造“共生花园-智力障碍人士社交信心成长小组”。小组以园艺为载体,通过自然协作与互动实践,为残障人士搭建起社交支持的桥梁,让他们在泥土与植物的滋养中收获、突破自我,实现从“被动参与”到“主动成长”的蜕变。
一、园艺:打破社交壁垒的“自然语言”
小组以“植物”为主题,将社交技能融入园艺实践,让沉默的交流在协作中自然发生:


破冰协作,从“陌生”到“伙伴”:从共同认识形状各异的种子开启旅程,组员们在户外采摘树叶、合作制作书签时,自然练习“打招呼”“传递工具”等基础互动;在学习植物拓印,通过分工,打破零交流的僵局,逐渐主动分享“这个颜色更好看”“我帮你按住”等协作 语言。
情景模拟,在“任务”中练社交:两两组队参与“鲜花拍卖”时,组员需轮流表达、协商价格,在真实场景中掌握“提出请求”的技巧;学习插花时,通过互动,培养“赞美与感谢”的表达能力。
共创花园,用“责任”凝聚团队:在“共享花园”创作环节,组员分工负责植物分枝、栽种、布局,从讨论到协作,逐渐形成“主动分工—互相支持—共同解决问题”的团队默契,社交支持网络在过程中悄然扎根。
二、从“我不行”到“我能行”:能力成长的真实蜕变
园艺不仅是社交的媒介,更是残障人士突破自我、建立自信的“成长课堂”:



克服障碍,收获“掌控感”:组员小琪(化名)起初因“害怕弄脏手”拒绝触碰泥土,在社工和同伴“你试试”的鼓励下,尝试完成了第一盆植物种植。当看到幼苗在自己手中扎根生长,她逐渐摆脱对未知的恐惧。


突破自我,点燃“成就感”:组员小新(化名)在植物拓印活动中,从“无从下手”到反复尝试敲印技巧,最终成功制作出颜色饱满的作品。他举着染布兴奋地向大家展示:“陈姑娘,我成功啦!”这种从“失败”到“成功”的体验,让他深刻感受到“我能行”的力量。
三、从“个体”到“网络”:社交支持在绿意中生长
小组的每一次协作,都在为残障人士编织一张温暖的“社会支持网”:


同伴支持,成为彼此的“成长见证者”:在最后的成果分享会上,组员们不再是沉默的参与者,一边展示自己的创作成果,一边分享着过程中的趣事和心得。他们不再是活动的被动参与者,而是主动地分享者和彼此的支持者。一个自然的“支持网络”在共同学习与协作中、在欢声笑语里悄然建立、恣意生长起来。
成长不止于“小组”:园艺小组虽已结束,社交的链接仍在延续。我们欣喜地看到了组员们的点滴成长,期待他们像亲手种下的植物一样,在未来的生活中继续生根、成长、开花。让智力障碍人士在自然中打开心扉、在协作中建立社交自信。通过园艺疗愈、社交训练、技能赋能,推动残障群体与社会的双向融合,助力其实现能力突破与心灵成长。

项目简介
项目以康园中心为依托,聚焦新会区就业年龄段智力、精神残障人士,通过开展公众教育、赋能建设、企业协同衔接融合主题服务,以三维多元融合推动服务对象实现能力突破,搭建起残障群体与社会互动的桥梁,促进多方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