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
2025-09-22 00:00
在新会区民政局指导下,我区慈善事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积极探索社会救助的新路径、新方法。作为新会区慈善会第九届慈善公益创投活动项目之一,在新会区慈善会资助下“霁虹微光·融爱成晖”慈善超市服务项目充分发挥枢纽型组织作用,全力构建并完善“区、镇(街)、社区(村)”三级慈善服务网络,有效撬动社会多元力量,实现了救助资源的精准配置和高效利用,为我区民生保障体系提供了有力补充。
01
构建三级慈善网络
筑牢广覆盖可持续的慈善根基
构建全域覆盖、高效协同的三级慈善网络是提升慈善服务效能的重要保障。项目在新会区民政局以及新会区慈善会的带领下,通过联动辖区内各镇街公共服务办及各社区(村居)、双百社工站建立起互联互补、广泛覆盖的三级慈善网络体系。项目以城东慈善超市为“总服务器”,实现资源整合,定期制定资源清单交区民政部门统筹规划,各镇街公共服务办为关键枢纽,上接区级资源,下接各社区(村居)需求,打通信息流和资源流,社区(村居)以及双百社工站作为“神经末梢”,负责落实具体的慈善救助工作,将爱心物资和服务送到需要的群众手中,由此构建起一个响应迅速、运行流畅、公信力强的坚实平台,既实现了慈善服务在区域范围内的“广泛覆盖”和“纵深到底”,同时,充分发挥区级优质资源效能,推动资源下沉至乡镇、农村一线,着力破解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促进区域协调发展。2025年8月共向新会区11个乡镇发放物资包共1210份。各镇街公共服务办依次领取救助物资现场
02
汇聚多元力量
激发慈善事业蓬勃新动能
慈善事业的发展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为此,项目积极搭建协作平台,通过联动企业形成“责任共同体”、培育志愿者成为“专业服务队”、协同社会组织拓展“服务边界”,从而构建“资源蓄水池”,建立慈善服务资源清单。
项目创新参与机制,通过月度捐赠公示、不定期慈善参与反馈、年度慈善表彰等,有效激活了多元社会力量参与慈善事业的热情,为我区慈善事业注入了强大动能。捐赠主体涵盖生活用品企业、文创团体、社会组织以及社会热心人士等,2024-2025年,项目整合社会资源45个,累计筹集善款2.6万元以及物资7041份。年度表彰活动现场李锦记(新会)食品有限公司捐赠酱油一批广东新宝堂健康产业科技有限公司捐赠陈皮饮品一批新会区玉台禅寺捐赠粮油一批
“我只是做了自己力所能及的小事,我相信,通过慈善超市这个平台,这些衣物能给孩子们带来实实在在的温暖。”李女士在慈善救助的专题新闻报道上知道新会城东慈善超市后,来到现场了解慈善超市的专业与用心,深受感动,当下便决定将自己精心挑选的一批全新童装捐赠出来。这只是在慈善文化影响下社会力量参与爱心捐赠的一个缩影,但正是无数个这样的缩影为全区慈善事业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源头活水”。社会热心人士捐赠童装一批
03
需求的精准匹配
提升慈善救助效能
社会救助的核心在于“精准”。资源与需求信息不对称常导致“帮非所需”或“资源闲置”,因此,项目依托三级慈善网络,构建了“社区摸排、镇街审核、区级统筹”的需求收集机制。社区(村居)以及双百社工、志愿者组成探访小组,通过定期入户探访、巡访排查、调查评估等方式,全面掌握辖区内困难群众的生活状况和实际需求。镇街公共服务办对社区(村居)上报的需求信息进行审核把关,形成本辖区困难群众需求清单。区民政部门构建统一的困难群众需求数据库,与慈善超市资源清单实施精准匹配,切实贯通救助服务末端落实环节。对未满足需求,持续引导慈善超市对接社会资源,着力形成资源供给良性循环。双百社工入户探访现场
04
完善跟踪评估机制
确保救助实效
为确保慈善救助精准到位,项目建立了“需求评估—救助实施—跟踪回访—效果评估—优化改进”的闭环管理机制。由项目及第三方督导机构定期跟踪救助效果,及时调整救助方案。此外,项目依托“慈善联盟”微信沟通群,及时共享服务对象动态信息与各方反馈,营造良好慈善氛围,进一步激发慈善救助参与热情。
实践证明,构建三级慈善网络是新时代发展基层慈善事业的必由之路。它有效解决了慈善资源“下不去、不平衡、不精准”的痛点,真正让慈善力量在基层生根发芽。未来,项目将继续深化三级网络建设,不断推动我区慈善事业迈向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新发展阶段,为助力共同富裕贡献更多慈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