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6-18 08:27
相信从陈瑞祺中学毕业的学生对这首歌肯定不陌生,甚至倒背如流吧~
这两段歌词的开头四句就是一首藏头诗,每一句的第一个字组成了“瑞祺中学,青春常驻!”
动听的旋律、高大上的歌词、还有那段难忘的青春,这可能就是陈瑞祺中学校歌的魅力吧
Chenruiqi high school瑞祺中学,青春常驻
少年强则国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重要基石。千年古郡新会,是全国著名的华侨之乡,爱国爱乡、热心公益、尊师重教的传统始终是海外新会人的共同特点,一直以来,海内外华侨们的身影也一直活跃在新会的发展与建设过程中,新会大部分的学校都与华侨有着不解之缘。
位于罗坑镇陈冲墟牛山,由新会著名乡贤陈经纶先生捐资兴办的陈瑞祺中学便是其中一所学校。这也是改革开放后,新会的华侨港澳同胞回乡捐建的第一批侨校。
Chenruiqi high school心系故土 情系教育 薪火相承
陈经纶祖父陈澄波(左)与父亲陈瑞祺(右)/经中提供
陈瑞祺先生 (1885-1950),其父陈澄波,祖籍新会罗坑陈冲村,出身贫苦,后到香港谋生,与人合伙在香港、越南开米行,渐渐累计财富成为富商,随即回乡进行了不少慈善事业。
陈瑞祺先生19岁时已经随父从事经营米业,在30岁时总管香港和越南的米站业务,后又开拓地产建筑,获利更丰。
陈瑞琪先生十分关心国家民族的安危、文化教育的建设以及人民遇到的灾难,做了许多对国家人民有益的好事,他在家乡罗坑、会城以及江门、广州、佛山、香港、澳门办了20多间“澄波义校”,免费教贫民识字,成为著名的实业家、慈善家和爱国人士。
2019年经纶先生视察瑞中
像父辈一样,陈经纶也乐善好施,热衷公益。继承了先辈陈澄波、陈瑞祺的遗志,爱国爱乡,为国树人,慈善为怀。
改革开放后,在家乡先后捐建了慈贤孝医院、陈冲澄波学校、山咀澄波学校,成为了江门市荣誉市民、新会荣誉市民。
2009年,他被“2009南方·华人慈善盛典”评选为十大“慈善人物”之一。获此殊荣,是广东侨务部门和社会各界对他卓著贡献的充分肯定。
从陈经纶的祖父陈澄波办夜校、义校算起,陈氏家族支持教育事业已有百余年历史。陈经纶先生认为,基础教育非常重要。这好比建高楼要先打桩、砌地基,丝毫不能马虎,因此陈经纶捐建的学校多为小学和中学。
1983年,陈经纶先生秉承祖父辈“邦乡乃家之源,富贵不可忘”和“济贫兴学”的遗志,决定捐资1400多万元在新会罗坑镇兴建一座有现代化水平的中学。
学校选址陈冲墟牛山,依山而建,风景优美,陈经纶先生以其父亲陈瑞祺的名字将学校命名为陈瑞祺中学。
建校期间,陈经纶先生兄弟及家人多次往返香港与新会之间,与时任县长陈富、县侨联主席唐珍琰一起到施工现场,协调解决建校过程中的各种困难,从建设规划,教室、实验室、体育室的设置,到施工材料购买、施工质量的保证,以及校园的绿化,点点滴滴、和风细雨,尽显陈经纶先生的爱国爱乡情怀。
经过一年多的动工建设,学校落成。校区分教学区、生活区、运动区,布局合理。1984年8月26日,陈瑞祺中学隆重举行落成典礼。当天,陈瑞祺夫人潘宝芬女士和儿子陈子民、陈经纶及其旅居加拿大等地的家族成员、港澳同胞、外国友人共100多人参加落成典礼。
新落成的陈瑞祺中学校舍环境幽静,建筑面积12000平方米,建有教学楼、实验室、纪念堂(图书馆)、劳动基地、游泳池、体育室、运动场等,当时堪称全国一流,落成时拥有初、高中共22个班,可供1200多名学生就读。在20世纪80年代,学校曾被赞誉为“全国最美的农村中学”。
陈瑞祺中学落成后的第一年,即1985年,这是非凡的一年,因为这一年也是陈瑞祺先生诞生的第一百周年。
为了纪念陈瑞祺先生与庆祝陈瑞祺中学一周年校庆特意召开大会,港澳工商会、同乡会、海外华侨等纷纷向陈瑞祺先生铜像致献花篮,表达敬意及祝贺。在纪念大会上,陈瑞祺先生的子嗣发表致答词,场面壮观,何其盛大!
学校建成后,陈瑞祺家族对学校的关心仍然继续,各项服务工作不遗余力,在1984年至1993年间,陈瑞祺基金会共为罗坑陈瑞祺中学支付办学经费270万元,让这所侨校更优美、更努力、更长进。
Chenruiqi high school初心如磐 奋楫笃行
置身步入21世纪的陈瑞祺中学校园,木棉伟壮,桂花幽香,绿意盎然。在这里,巍巍教学楼,学子们琅琅的读书声缓缓传出;红色跑道,见证着学子们的青春激昂和奋进的脚步。
立校以来,坚持立德树人的教育方针和“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教育教学工作步步争先,教育教学工作步步争先,2003年被评为江门市一级学校,并且先后获得广东省绿色学校、新会区“教育工作先进单位”“高考成绩一等奖”等荣誉和奖项;2021年高考本科上线人数创学校最好成绩,中考总平均分连续2年跃升,创学校中考的最好成绩。多年来,为高等学校输送了近千名新生,为社会培育了一大批高素质的劳动者。
青春奋楫,毅路高歌,教育质量是学校的立校之本。
陈瑞祺中学秉持着“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始终把课堂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分别高中、初中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成绩稳步提升。德育化雨,美育传承。在重视教学质量的同时,陈瑞祺中学坚持特色立校,重视学生性格、品德、审美等方面素质的培养,大力发展学生社团和体艺队伍,发掘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持续做大做强体艺特色教育。
学校还通过学生社团、文体训练队等形式为学生创设活动平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目前,全校共有象棋社团、科创社团、剪纸社团等18个学生社团,学生社员人数达650多人,其中剪纸社团和滑轮社团成为学生社团的精品,推动了校园文化建设。
学校编排的红色歌舞诗《记得》获2021年新会区第十八届中小学生文艺汇演一等奖。
三十而立正青春,风华正茂启新程。踏入新时代的新起点、新征程,美丽的陈瑞祺中学将继续秉持木铎之心,向培养新时代的追梦人、为重振上世纪80年代“全国最美的农村中学”的重任努力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