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
2025-05-30 00:00
案例背景
小芳,女,7 岁,智力四级残疾。父母离异后,父亲长期缺席其生活,目前由爷爷负责照料。现阶段,她在生活自理、学习认知、社交互动等方面存在显著障碍,需专业服务介入以改善现状。
问题与需求
主要问题
生活自理能力不足:
无法独立完成穿衣、洗漱等基本生活事务,需他人全程协助。
学习认知能力薄弱:
词汇量匮乏,难以理解常见事物,观察和理解能力有待提升。
社交互动障碍明显:
缺乏社交意识,对他人互动无明显反应,无法与同龄人或成人进行有效沟通。
需求评估
专业康复训练需求:
迫切需要针对生活自理、学习认知和社交互动能力的系统训练。
家庭支持强化需求:
爷爷在护理知识和康复训练技巧方面存在不足,需要专业指导以提升家庭支持能力。
社会资源链接需求:
为保障小芳后续入学及康复治疗,需争取特殊教育资源和康复补贴等社会支持。
服务目标
1.提升小芳基础生活自理能力,使其能主动上厕所、穿衣等。
2.增加基础词汇量,能使用简单短语表达需求,如能说出 “我要吃饭”“我想上厕所” 等。
3.建立基础社交意识,能对他人互动做出简单回应,如在他人打招呼时能点头或简单回应 “你好”。
4.联合村委、当地民政,了解当地特殊儿童教育政策,为其后续教育做好准备。
介入过程
接案与建立关系阶段
社工联合村委走访小芳家,通过观察和访谈,了解其家庭环境、成长经历及生活习惯,收集服务所需资料。
为获取家属配合,社工向小芳家属详细说明个案服务的目标、流程,用通俗语言解释服务如何帮助小芳提升生活自理、学习认知和社交互动能力,结合类似案例展现服务效果,打消家属疑虑。
面对对陌生人抗拒的小芳,社工观察发现她喜欢毛绒玩具和拍手游戏,便以此为切入点,用温和亲切的态度陪她互动。在持续的游戏中,小芳逐渐放下防备,开始回应社工,双方建立起信任关系,为后续服务开展奠定基础。
能力训练及社交改善
1.生活自理能力训练:社工将穿事务分解成简单步骤,如穿衣分为“拿衣服→套头→穿袖子→整理”等步骤。采用正向强化法,每当小芳完成一个步骤或取得进步时,及时给予小贴纸、小零食等奖励,激励其继续努力,逐步培养其自理能力。经过多次训练,小芳会主动上厕所、穿衣服,但便后清洁、复杂衣物穿戴及自主盛饭等精细化动作无法完成,后续将通过分解步骤教学与日常场景强化训练持续推进。
2.学习与认知能力培养:社工与小芳开展设计图片配对、实物辨认等游戏,结合生活场景帮助小芳认识常见事物。通过卡片、实物展示等方式引导小芳模仿发音,鼓励小芳用所学词汇表达需求。经过几次训练后,小芳看到苹果时会说出“苹果”,在社工的引导下说出“吃苹果”,词汇量逐渐提升并学会使用短语。
3.社交互动能力改善:社工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式,教授小芳基本社交技巧,如眼神交流、简单问候等。训练初期,小芳对眼神接触存在回避反应,社工通过递玩具、击掌等正向强化方式,逐步建立其互动安全感。经过4次针对性训练后,小芳观察到社工入户时,能主动转动身体面向社工,伴随嘴角上扬,并在3次引导后清晰说出 “社工姐姐好”,实现从被动接受到主动问候的跨越。
为推动社交能力向自然场景迁移,社工邀请小芳跟爷爷参与社区活动。面对拘谨羞涩的小芳,社工全程陪伴并耐心引导,帮助她主动与其他小朋友组队完成游戏任务。小芳和爷爷逐渐打开心扉,在活动中积极互动,顺利迈出了融入社区生活的关键一步。
家庭支持与资源链接
在服务过程中,社工给爷爷提供护理知识和康复训练技巧培训,内容包括如何正确照顾小芳的日常生活、如何进行康复训练等。通过这些学习,爷爷能更自如得教导小芳,缓解了爷爷的照顾压力,提升家庭支持能力。
社工跟村委、当地民政、特殊教育中心沟通,了解到小芳因发病,各项能力逐渐变差,无法入学。需其病情稳定或者有一定的自理能力后,才考虑入学事宜。目前特教中心会继续跟进小芳的情况,为其提供相应的服务。
结案阶段
社工提前梳理好个案历程中的关键节点与重要成果,以温和且富有亲和力的态度,引导案主和爷爷一起回忆服务过程。社工运用生动的描述,将服务期间解决问题的经过、取得的进展一一呈现,例如提及案主曾经面临的困难以及如何在各方共同努力下逐步克服。回顾结束后,社工真诚地与案主交流评估结果,明确表示服务目标已基本达成。考虑到案主可能产生的情绪波动,社工以耐心、关切的语气告知其个案服务即将结案,并详细解释后续仍会定期入户回访,如有需要可以随时联系社工。
服务评估
在为期6个月的专业服务介入后,小芳及其家庭在多维度实现显著转变,达成预期服务目标,具体成效如下:
一、个人能力提升显著
(一)生活自理能力突破
通过系统化训练与日常生活场景融合,小芳已能独立完成如厕、穿衣,能自主使用勺子进食,其中自主如厕成功率达90%。
(二)学习认知能力进阶
小芳的词汇量从初始匮乏状态扩展至30余个,能够运用“我要吃饭”“我想上厕所”等简单短语清晰表达需求与认知。在分类、拼图等认知训练中,她能够准确说8个常见物的名称,并准确区分常见物品类别,观察力与理解能力显著提升。
(三)社交互动能力提升
从对他人互动无明显反应,到建立稳定社交意识。小芳会与他人进行目光对视和简单交流,在集体活动中表现活跃,初步融入了集体生活。
二、家庭支持效能提升
爷爷通过培训,熟练掌握智力残疾儿童护理知识与康复训练技巧,能够在家中持续开展穿衣训练、绘本阅读等辅助活动。同时,在社工心理支持下,爷爷照料压力有效缓解,从初期的焦虑无助转变为积极乐观,主动参与社区活动,家庭支持系统得到稳固强化。
三、社会资源链接成功
目前特教中心会继续跟进小芳的情况,为其提供相应的服务。
综合评估,小芳在个人能力、家庭支持与社会资源三方面均取得理想成效,实现服务目标预期。后续将持续跟进,确保其康复与成长的可持续性。
专业反思
本次服务综合运用正向强化法、多感官教学法、情景模拟等专业方法,有效激发小芳参与积极性。例如,通过贴纸奖励、击掌鼓励等正向强化,强化其正确行为;利用有声绘本、实物卡片等多感官教具,提升学习兴趣。但在家庭协同训练环节,对爷爷实操指导的持续性不足,导致部分训练技巧未能在家中稳定落实。未来应增加上门指导频次,建立“训练日志”反馈机制,实时跟踪家庭训练情况,确保服务方法在家庭场景中的延续性。
此次个案服务让我深刻认识到,特殊儿童服务需兼具专业性与灵活性,在精准评估、有效干预的同时,注重多方协作与资源整合。未来将持续优化服务策略,为特殊儿童及其家庭提供更优质、可持续的专业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