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
2025-11-01 00:00
项目简介
本项目是新会区慈善会第九届慈善公益创投项目之一,由新会区青葵社工中心承办运营,项目聚焦困境青少年学习空间重塑与心理赋能两大需求,通过构建“慈善五二零”服务模式,以家庭为单位进行服务投放,开展包括摸底排查、学习空间改造、心理健康辅导、微心愿等主题服务,助力困境青少年改善学习环境,增强心理韧性,健康成长。
接案背景

案主小雄(化名,以下称为“案主”),15岁,初三学生。
案主在学校上化学课期间,因情绪不稳定,将实验剩余用水泼向同学,引发对方用半瓶矿泉水回击。该冲突事件成为导火索,触发案 主积压已久的负面情绪,使其联想到自身家庭困境,导致他情绪崩溃。事后,他在网络平台向主播倾诉家庭困境时提及自身遭遇及轻生倾向,主播立即报警并通过来电定位协助警方成功实施危机干预。经学校转介后,社工接触到案主,制定系列介入策略。
个案需求分析
01 存在疏导负面情绪的需求。
童年父母离异使案主内心深植“被抛弃”感,加上父亲缺乏教育方法,使其长期生活在情感被忽视的家庭环境当中。进入青春期后,困窘的家境与同伴形成强烈反差,令案主深感自卑与孤立,却无处倾诉。化学课的冲突如同导火索,瞬间引爆案主积压已久的委屈、愤怒与无助,最终导致情绪崩溃与轻生倾向,需及时介入疏导其负面情绪,引导其走出心理困境。
02 存在改善经济问题与打造学习空间的需求。
案主与父亲、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由于父亲患有肢体残疾,爷爷奶奶年事已高,均无劳动能力,无社会保障,导致家庭经济压力大,没办法为案主打造适宜其年龄阶段的学习环境,需通过整合社会政策,帮助其家庭改善经济问题,并链接资源为案主打造学习空间,为其健康成长创造必要条件。
理论基础
社会支持网络理论是一种运用人际关系和社会网络,通过提供情感、信息和实际帮助,以缓解个人压力、提升心理和生理健康的理论。根据该理论,社工的介入遵循“由内而外”的服务路径,着力构建情感支持系统,增强其内在力量与应对能力;链接资源以缓解其家庭经济压力,并改造其学习环境。
服务目标
总服务目标:帮助案主度过心理危机,改善生活与学习环境,促进其身心全面健康发展。具体目标:1.帮助案主度过心理危机,提升其情绪管理能力。2.链接社会资源,改善案主的生活与学习环境。
具体目标:
1.帮助案主度过心理危机,提升其情绪管理能力。
2.链接社会资源,改善案主的生活与学习环境。
服务介入实施过程
根据案主的实际情况,社工通过“紧急危机介入”与“持续心理辅导”缓解案主的负面情绪,再通过“社会政策整合”与“学习空间打造”,改善其生活与学习环境。以下为具体实施过程:
第一阶段多方联动,实施紧急危机介入
鉴于案主曾表达轻生倾向,社工第一时间启动危机干预机制,建成“家庭—学校—社区—关工委—社工”联动支持网络,多次上门进行情绪疏导,实施24小时心理热线值班,确保案主处于安全环境。通过及时的情绪安抚与风险评估,有效防止危机升级,为后续介入奠定基础。


第二阶段持续跟进,开展系统性情绪辅导
在案主情绪渐趋稳定之后,社工持续推进情绪辅导工作。借助每周定时面谈以及日常跟进的方式,运用卡牌工具引导案主识别并表达自身情绪,同时结合“情绪日记”记录日常情绪的变化情况,且指导案主学习放松技巧以调节压力。与此同时,社工鼓励案主参与志愿服务,使其在实践过程中构建正向的社交体验,逐步增强其自我价值感与情绪应对能力。除此之外,社工结合关工及社区的思想指引,运用亲子沟通工具,增进案主及其父亲之间的情感联结,推动亲子关系和谐发展。


心理辅导


志愿服务
第三阶段整合社会政策,缓解家庭经济压力
经过多次家访深入了解案主家庭状况,在发现案主家庭面临经济保障与学习环境缺乏双重压力下,社工积极发挥资源链接者角色,联合社区与关工委成立专项小组,成功协助其家庭办理低保与残疾证,获得稳定政策保障。办理成功后,案主向社区和关工委赠送了感谢状,表达对各方帮助的诚挚谢意。




第四阶段打造学习空间,引导初步学业规划
在新会区慈善会的支持下,社工为案主量身定制专属学习空间——精心挑选书桌、书架及座椅,并完成入户安装。鉴于学习空间所在房间墙壁出现霉斑、光线不足的状况,社工整合资源为案主粉刷墙壁并加装插座,以营造安全稳定的学习环境。此外,考虑到案主即将面临中考,社工与案主一同分析当前学业情况,探讨备考策略以及可能的发展方向,助力其顺利升学。


粉刷墙面





成果展现
成效总结
心理状态显著改善,情绪管理能力提升。
案主已成功度过心理危机阶段,未再出现自我伤害行为或极端情绪爆发。通过持续辅导,他已能熟练运用情绪日记、放松疗法等方式进行自我调节,情绪稳定性明显增强,自我认知也从“被抛弃”逐步转向“被接纳”。
经济与学习环境切实改善,促进案主健康成长。
通过成功办理低保与残疾证,案主家庭获得稳定的政策性经济保障,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专属学习空间的建成,使案主拥有独立的学习天地,学习专注度明显提高。目前,案主已顺利升学,并进入感兴趣的专业继续就读,为其长期成长与发展奠定基础。
服务反思
做困境青少年的"人生拼图师"。
每个困境青少年的人生都像一幅被打乱的拼图。社工要做的不是替代他们完成拼图,而是帮他们找到缺失的那几片——可能是政策资源,可能是学习环境,也可能是重新发现的自我价值。当这些碎片各归其位,他们自己就能拼出完整的人生图景。
先搭"安全网",再建"连心桥"。
面对像案主这样内心千疮百孔的困境青少年,要避免急于说教,而是织密一张温暖的安全网。通过建立可靠的联系渠道和持续的陪伴,让案主真切地感受到"我在这里,你不会独自面对"。当其确信自己不会被放弃时,才会慢慢卸下心防,让我们走进他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