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2-28 00:00
新会,这片充满温情的土地,在经济蓬勃发展、城乡面貌日新月异的同时,部分困难群众的住房问题却成为民生领域中不容忽视的短板,牵动着社会各界的关注。民生无小事,关怀暖人心,新会区慈善会援建“爱心屋”项目顺势而生,它不仅改善了困难群众的居住条件,更照亮了他们走向美好生活的希望之路。
聚焦政策引领与靶向摸排,
精准锁定帮扶关键点
《新会区困难群众帮扶救助全覆盖保障措施》实施以来,新会区慈善会认真响应区委区政府号召,近年来持续加大对爱心屋项目中困难家庭房屋援建的力度。资金的筹集凝聚多方力量,社会各界爱心人士踊跃捐款,广大机关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积极响应。点滴捐款汇聚成河,最终筑就一间间承载希望的爱心屋,一砖一瓦皆凝聚着众人心血,援助资金从最初的每户6万元逐步增加到8万元。截至2024年,已累计为符合条件的180户困难家庭新建“爱心屋”,累计投入资金已达1215.15万元。政策落地非易事,靶向摸排不可或缺。聚焦靶向摸排,把“准”字做精。2013年爱心屋项目启动后,村委干部凭借地缘优势,运用“大数据+铁脚板”,推动救助帮扶实现“人找政策”与“政策找人”相结合。逐户排查房屋安全、摸查家庭状况,精准锁定帮扶对象,镇民政干部同步实地调研,合力将资源“滴灌”到最急需处。政策引领、靶向摸排相辅相成,缺前者易盲目,缺后者难落实。唯有持续跟进政策动态,打磨精准摸排功夫,紧扣帮扶关键点发力,才能筑牢爱心防护墙,让困难群众的生活更安稳。
聚焦多方联动与边缘拓展,
合力扩大帮扶覆盖面
帮扶绝非单打独斗,聚焦多方联动,把“合”字做强。爱心屋建设初期,面临经验不足、建设标准模糊,如面积规划失控、违规加建、限高不明、新建外墙易老化等问题,且产权归属不明、申请限制严苛等制约因素,导致帮扶覆盖面受限,给困难家庭带来诸多困扰。面对困局,新会区慈善会争取多方协同,逐步攻克。区民政局统筹资源、把握方向,赋予工作规划性刻度;区慈善会募资牵线,展现帮扶力度;镇村扎根一线,充当上传下达“毛细血管”,担当沟通桥梁,传递关怀温度;施工方依靠专业知识,整改建设瑕疵,校准专业精度。此外,各方力量深入基层倾听呼声,聚焦边缘拓展,力求把“扩”字做实。一来区慈善会顺势而动,依基层反馈放宽申报条件,优化申请流程,给帮扶边缘的困难家庭递去“橄榄枝”;二来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边缘群众知晓爱心屋项目,主动参与申报。多方紧密配合,各自利用资源与发挥专长,奏响帮扶“交响曲”,寻求社会帮扶与困难群众需求的最大公约数,画出社会和谐稳定的同心圆。
聚焦福祉增进与成效深化,
提升群众生活幸福线
社会关怀春风化雨,聚焦福祉增进,把“心”字做暖。福祉增进是帮扶的初心,不仅要改善居住、温饱等物质条件,更要滋养精神。成效深化则是持续发力,巩固成果。爱心屋项目成效显著,房屋援建前后对比鲜明,房屋结构安全性大大提升。例如,大泽镇河伯所在家庭,原有住房是破旧的泥砖屋,居住条件极为恶劣,墙体多处开裂,每逢雨季便漏雨严重,需要村委进行转移。通过爱心屋项目,新建房屋质量得到了可靠保障。自2021年以来,区慈善会更是在此基础上接力赋能,每一户受助家庭在入住爱心屋后,还收到区慈善会赠送的崭新床铺、沙发、餐桌、电视等家具。如今,帮扶对象家中居住空间宽敞明亮,生活设施俱全,居住体验全方位优化,家庭氛围温馨和睦。物质环境提升的同时,受助家庭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从无助迷茫变得积极向上,重拾自信并融入社会,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与日俱增,对生活充满希望,脸上有笑容,生活有盼头,日子有希望,前路有力量。
爱心防护墙节节高筑,“弱有众扶”化作现实,背后凝聚着各方心血。用脚步丈量民情,用政策排解民忧,用行动温暖民心,才能书写出有温度、刻度、力度的民生篇章。“暖屋筑则梦想筑,家庭安则社会安”,新会区慈善会秉持钉钉子精神持续发力,为促进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